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南宁:每一个人,心头都有一家理想的书店

西大新传媒 西大新传媒 2020-09-01

点击上方关注“西大新传媒”


新传媒 | 聚焦 |



一本书、一首民谣、一个红白游戏机,

这是90年代的记忆;


一个kindle、一曲摇滚乐、一部智能手机,

这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在一间书店,你可以购走钟情的书籍,也可以就地翻阅;可以沉醉于独自的阅读世界,也可以享受陌生“书伴”带来的心理共鸣。在这里,弥漫的是一股“人文社会的亲和力量”。


韦女士是书店的常客,小时候的她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却充满着好奇心,只能选择从书中找答案,与作者为伴,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体验其丰富的阅历,拓展自己的思维。长大后的她坚持看书是为了寻求心灵宁静,忘掉工作压力,审视并沉淀自己。


这个由书店开辟出的独特空间,似乎正在逐渐成为传统和记忆。今天,当网络让你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心是否会被突如其来的信息声打乱了节奏呢?



好在,每一个人,心头都会有一家理想的书店:


有人喜欢在旧书中寻找回忆,走遍城市角落的旧书店,寻那一味渐渐消失的旧文化;


有人喜欢传统书店的阅读氛围,常去新华书店安静捧读,遇到合眼缘的便买走;


有人喜欢闲适美好的小世界,坐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独立书店,感受书香混合着咖啡香……



旧书摊:淘旧书就是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本书构建起微妙的联系


位于唐山路的唐人文化园,被称为“南宁798”,是当地政府利用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厂房和库区改造而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周末休息时人最多。


这里有将近300多家店铺,摊主们支起蓝色的遮阳篷,将书或古玩排放在铺了塑料布的地上。前来淘物的人很多,每个摊位都会围着两到四个人。


只有在周末才会摆出来的流动旧书摊


这里的东西很便宜,可以跟摊主讲讲价,也能买到一些很旧的书。


有人说,“淘旧书是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本书构建起微妙的联系”,当你翻开一本淘回来的旧书时,也许有原主人的批注,也许私夹着原主人的照片或信件,也许这本书流经过很多人的手,有不同的人的不同见解……


从正门往前走,就遇到坐在摊位里看书的唐老板,在她的摊位旁,摆着两张塑料椅子,一位老人坐在那安安静静选着书。


因为孩子工作的不容易,又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她于几年前就在这摆摊卖旧书,这些书都是自己淘来的,只要内容积极向上,她都会拿来卖。


摊位上的上百本书,都靠她一个人用手推车运过来。“不靠自己能靠谁呀,就算是清洁工或搬运工的工作,这里的人都能做。能吃苦就行,大家都不容易。”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都选择上网买书,唐老板也表示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生活所迫,她不得不继续在这里靠卖旧书赚点钱过日子,每本书赚个两三元,对她来说也能卖了。


“会有人买书的,就算是这种炎热的下午没人光顾,我还可以看看书,总有收获的。”


除了流动摊位,唐人文化园还有一些固定店铺,在一家固定书摊里,用了满满当当的书籍做装饰,墙面依旧是最原始的红砖,却不会让人觉得简陋。当顾客没有需求时,店主会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书,任由其自行挑选阅读。


广西大学商学院研一学生陆天曾在这里淘到过一九九五年出的广西大学校史,只花费了五元。“在那里可以淘到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如很便宜的胶片机。”


人要讲缘分,旧书也一样。它在静静等待与自己有缘的人出现,等待着拥有过它的读者与它、与前人进行思想碰撞。



新华书店:红底白字的统一招牌,80年过去了,它依然是无可取代的文化地标


新华书店在中国书店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八十年的辉煌,它承载了几代人与书的回忆。


1937年,新华书店诞生在清凉山万佛洞最底层的一间石窟中。


它在抗日的烽火、解放的硝烟里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它穿越战火纷飞的大地走向全国,让迷茫中的国民看到了希望。


在民族广场分店内,有专门为前来看书的读者准备的木凳子:儿童书籍区的凳子明显比其他区的要矮一点,书架的高度和书籍的摆放方式也与成人区的有所差别。对此,店员解释道:“来这里买书和看书的人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


新华书店会给读者提供木凳子


“这里是我们店里举办朗读活动的区域。”店员指着放置了两张白色圆桌和几张椅子,并且有鲜花装饰的区域说道。


朗读区的灵感来源于央视的节目《朗读者》,参与朗读的读者,可以享受购书七折或八折的优惠。但朗读区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优惠活动,即使采访时到了饭点,这里仍然坐满了人,有小孩也有大人,他们人手一本书安静的阅读。


新华书店里一个老爷爷在读《诉讼法》


“现在大家买书都到网上去买了,实体店的销售量下滑,举办这个活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书和看书。”


店员坦言这是互联网时代每个实体店都会面临的困难,并非新华书店独有。书店的销售额虽然下滑,但是并不是非常明显。“还是有很多人来买书的。”店员笑着说。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风起云涌,这些经历过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的新华书店,是否还在吸引着你?”


新华书店走过的这80年,见证了中国的变化,见证了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变迁,也见证了城市发展的轨迹。也许它会继续发展改变,但它依然是无可取代的文化地标。



新式书店:所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才有办法造成很精彩的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别具特色的独立书店,南宁也不例外。“咖啡+书”的组合几乎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独立书店的主流经营模式。


2006年成立的光线书店深藏在东葛路23号建行新城分行大院里,路过的人们常常会因为它的“小”和“不起眼”而与它擦肩而过。


光线书店里仅有的两个书架


光线书店的店门非常小,只能允许一人单行通过。书架进门即是,右手边是一个小小的餐吧,店员正在煮着暖暖的咖啡,几幅油画被错落有致地挂起在墙上。


光线书店的吧台


店内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吧台和书籍,左边供顾客喝咖啡和阅读,右边既是阅读区也是电影放映室,不定期播放电影,顾客可以付费观看。


光线书店进门左侧的阅读区


现任老板接近一米八的个子,小眼睛,微胖,说话不急不缓但很小声,可能是怕打扰读者:“书的种类已经包括了政治,人物传记,历史,还有年轻人喜欢读的小清新。”


创始人则是现任店长的好友,因为热爱读书,才开了这样一家店,所有书都是自己淘来的。但独立书店往往需要顶住利润的压力,经营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淘汰。


在意识到仅仅卖书并不能支撑书店生存下去后,他便开始在书店里运营起餐吧。“读者通常是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才走进来看看的。”


与之相比,位于新梦之岛三楼的商务印书体验馆就明亮许多,临近商场,也热闹了不少。阅读区足以放下三四张方桌和一排长桌供读者阅读使用。


韦女士是这里的常客,据她说:“白天的时候人很多,店里的椅子基本都会坐满,年轻人、小孩子都有。”


商务印刷馆阅读体验店


韦女士从下午一点坐到了晚上八点,足足读完了一整本书。“我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即使看完了也想买,但是这里只有这一本了,也翻旧了。”韦女士有点遗憾的说。


错落有致的书架布局


因为书店就在商场里,人流量大,便成了路人一个歇脚处,大部分人可能不会选择购买,而是翻翻看。再加上店里提供丰富的特色吃食,倒使这家店更多了休闲的意味。


“每本书,其实都有它闪闪发亮的时刻。如果不是书店的气氛如此静好,我想,有些书很可能从此就无法遇见理想的读者。”

 


无论是哪一种书店,都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文化气质的显露。至少,仍然有人愿意放下手机、忘掉车水马龙,心无旁骛地阅读、心甘情愿地买书。此时,“书店”不再是一个符号,它已然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谢璧徽 胡航桦 霍婉晴

图片:胡航桦 霍婉晴

编辑:谢璧徽 谢孟昆 曾思怡

排版:邓达

审核:丁骋 司婉玉 蓝张宝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